ERP登录

  

人归人,文归文

作者:   发布时间:2007-10-31 00:00:00  浏览次数:

鲁柯
  事儿多,时间不整齐,长篇大论的书读不了,好在办公室的书橱里尚有各种文集若干,多是短文的集萃,遂抽出钟叔河先生的《念楼集》读。
  书中《内丹还是普洱茶》一文,系钟先生为自编《周作
 
人散文全集》所作之备用序,作文日期为1998年2月。此书至今未见于市,或我孤陋寡闻,此书已出版也未可知。钟先生极推崇周作人的文字。自离休后,有愿望编两本自己想编的书,一本是《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已出版),另一本就是《周作人散文全集》。
  周作人当过汉奸,这是他历史上的污点。学界及普通读者中,均有数量不少的人以此为据,部分或全盘否定周作人其人其文。近年来,各类周氏文集出得很多,有人颇有微词,这些人大抵都是“政治上正确”的。我颇不以为然,自数年前读到知堂老人的文字后,爱不释手,四处访求,至今书架上也有长长的一列了。
  钟先生对周氏文字的观点是“人归人,文归文”,不以“政治上正确”与否来衡量。1985年钟先生主持编辑出版《知堂书话》,这是大陆1949年后第一部署名“周作人著”的书。当年钟先生有文曰:“人归人,文归文。周作人其人的是非功过是另一问题,其文的主要内容是对传统文化和国民性进行反思,对中西和中日的文化历史作比较研究,今之读者却不妨一读。”(P125)钟先生是出版界德高望重之前辈,我乃一无名小卒,但在此一点上,我与钟先生暗同。
  文中提及胡乔木、楼适夷对周作人的态度和看法,分别于两书信中见。一为黄裳先生1991年5月19日致钟先生信,云:“去冬乔木来沪,一次谈天,谈及周作人,他自称为‘护法’。并告当年吾兄呈请重刊周书事,最后到他那里,他不顾别人反对批准的。谈来兴趣盎然。”(P125)二为楼适夷先生致秦人路信,云:“五二年……胡乔木同志在中南海,曾召我谈话约二小时,是专谈周的。他认为周是有功于新文化运动,在文学上饱学博识,为国内难得人材,出版社应予重视,好好照顾他的生活待遇与工作条件。还说,过一段时期,还可以出版他的旧作。……现在能出版周的文集,我很赞成。我认为周作汉奸,如未有党的指使,则并无平反问题;但即为汉奸,其书今天仍可出版也。”(P126)由此可见,胡楼二人也持“人归人,文归文”的观点。钟先生认为,他们的观点“应该是一切对文学和文人怀有善意而不是恶意的人的观点”。(P126)作为后学晚辈,我亦以为然。
  钟先生还引三位前辈文人的话为佐证。第一位是周氏长兄鲁迅。1933年鲁迅接受斯诺书面采访时,将周作人置于当时最好的散文家之首位。第二位是巴金。巴金与李辉谈及周作人,有两句话,其一“周作人的文章写得好”,其二“人归人,文章还是好文章”。第三位是胡适。胡适不止一次对陈之藩说,“到现在还值得一看的,只有周作人的东西了!”胡适去世前给李敖信中道:“……我觉得他(指周作人)的著作比鲁迅的高明多了。”鲁、巴、胡均为大家,对周氏文字的看法则如出一辙,周氏文字的价值于此可见。
周作人的文字现在大抵有了定论,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见仁见智。由“人归人,文归文”的问题想到前段时间众说纷纭的胡兰成。胡兰成也是文人,也做过汉奸。我以为,较之周作人,胡兰成虽称不上大家,但毕竟也是作文的一把好手。但有人大加挞伐,以为胡兰成之书的出版,是某种价值的沦丧和道德的缺失,甚至认为对胡兰成应该“批倒批臭”,大有打翻在地、再踏上若干只脚的意思。我仍不以为然,以为这还是“政治上正确”的观点。引那些当年批钟先生的人的话,“政治上不好的人,文章还能好吗?”这是比较混蛋和弱智的逻辑,即政治上不好则文章不好;反之,即政治上好的人则其文章也好。简直是屁话!
我还是那句话,人归人,文归文;不能因人废文,更不能因文废人。这种事情,我们做的还少吗?美文当前,且不管它的作者是谁,不妨先拿来读读。如果非要以作者“政治上正确”与否来衡量文字的价值,那就直接去读某报社论好了。至于周作人、胡兰成这类历史上有污点的文人的文章,究竟是“道士和狐所修炼得来的内丹”,还是饭后的“一杯浓普洱茶”,读者自有判断,用不着鼓噪着告诉人家什么该读什么不该读。谁比谁傻?多元化的时代了,还是宽容一些吧!毕竟周作人也好,胡兰成也罢,他们的文字都是客观存在着的,恶批和乱骂是无济于事的。
   (《念楼集》钟叔河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 定价32元) 稿件来源:光明书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