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登录

  

片段古文的盎然深思

作者:   发布时间:2007-10-31 00:00:00  浏览次数:

本书作者钟叔河是知名出版家,《学其短》是他继《念楼学短》之后推出的又一本解读古文片段的思想笔记。不仅选摘了316段精彩古文,作者对古文的引申、生发、联想、再解读更是精彩绝伦。

说起当代中国的出版家,钟叔河大约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他不但出书、编书,而且注书、写书,更了不起的是,在这几个方面,他大概都算得上是大家。出书、编书方面自不必说,从岳麓书社到湖南文艺出版社,钟叔河策划主编了《走向世界丛书》、周作人作品系列、曾国藩作品系列,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读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书直到今日也还是爱书人热衷收藏的珍品,前些日子一套钟叔河签名的《走向世界丛书》在网上拍出了1200余元的高价,老先生的影响可见一斑;至于注书、写书,从著名的《周作人儿童杂事诗笺注》到《书前书后》,钟叔河的作品无一不是深受读书人喜爱的佳作。而从2003年开始,钟叔河似乎创造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在连续推出《念楼学短》、《学其短》之后,加上还在创作之中的《念楼小抄》(见钟叔河在本报书评周刊“书话”版专栏“念楼小抄”),老年的钟叔河带给读者的是新的惊喜。

念楼,是钟老先生读书的所在,小抄,是这种写作的形式,即从所读的古书中抄出一段,加以今文的注解,最后则是从这段文字中生出的感想,三个部分分别称作“念楼抄”、“念楼读”、“念楼曰”,三个部分加在一起也不过是几百字的短文,而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念楼曰”,从老先生的这些议论中我们看出他作这些文章的宗旨:学其短。

《学其短》夹在《念楼学短》和《念楼小抄》的中间,但无论体例还是宗旨,三者都是一样。其实熟悉钟叔河先生的读者知道,从早年从事出版到晚年写作自娱,钟叔河无论是出书、编书还是注书、写书,有一条线索是一以贯之的,这条线索就是启蒙。较早的《走向世界丛书》选择清末外交官出使世界各国的日记结集出版,虽说也有保存史料的功能,但从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是希望借助前人的眼光,完成思想界的第二次启蒙,并进而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走向世界;而较晚的《周作人儿童杂事诗笺注》作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当时国内文化界的气氛已经发生变化,但在老先生看来,启蒙的工作却似乎并未完成,钟叔河注的只是周作人的一部《儿童杂事诗》,其中的笺注乍看上去也是钩沉典故居多,不过老先生在书的前言里面却表达出一种不同的心境。这和几十年前大量知识分子投身教育时的想法或许有些类似,说到底,其中是自有微言大义在的。

《学其短》继续了钟叔河一贯的启蒙式写作,只不过这次来得更加彻底:钟老先生在前言里面交代,最早的时候,这些文字原本就是写给自己的外孙女们,供她们开蒙用的。而今这些孩子都已经学有所成,老先生深以为骄傲,于是放到公共领域,或许也能给一个时代开蒙?

  在以启蒙为己任的钟叔河看来,一个国家需要面向的是整个世界,一个时代需要面向的则是整个历史。钟叔河从古书的片断中读出当年之“短”,亦读出今日之“短”,只是这“短”需要如何学习,如何补救,钟先生却不一定明说,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了。比如《番狗》一则,抄自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说的是澳门的洋人对待爱犬极佳,比之对待奴仆要强得多了,当时澳门有句俗语:“宁为番狗,不作鬼奴。”钟叔河就此发挥说,现在这个时代当然没有人像当年一样去做洋人的奴才了,不过从根本上看,奴才与狗并无不同,都是要付出自由的代价,所不同者无非是奴才会读书、能写字,比起狗来,能做的事情多一点,活得也不免累一点罢了。再比如《不油里面》一则,抄自宋朝张端义的《贵耳录》,说的是宋朝韩胄专权,无人敢言,却居然有戏子在唱戏的时候讽刺众人的言语像雨天的伞一样是“不油(由)里面”的。钟叔河在这里没有感叹政治的败坏和权力的集中,却着重表扬了一番敢言的戏子。他最后说,伟大的戏子两千年来也就那么几位,后来做戏的全都成了艺术家,却只会歌颂“太平盛世”了。其中的感慨和深意,全在言外,也就难怪这些文章会如此之短了。

  读古书是为了今日事,法国史家马克・布洛赫就曾经说过,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在。钟叔河学古人之短,当然不仅仅是发发牢骚而已,他心底的希望,或许也是能为今天的时代进步助一份力吧。只是时过境迁,《学其短》已经不可能像当年的周作人或者曾国藩那样风行一时了,这本书的封面纯粹在白底上铺陈几个黑字,作者的寂寞恐怕也是可见一斑的。只希望作者倾晚年心力作出的“小抄”,最后真的能有益于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