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登录

  

草业科学理论体系的重大发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7-10 00:00:00  浏览次数:

洪绂曾

  由任继周院士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通论》一书,是草业科学领域一本理论创新思想丰富、生产指导意义重大的学术论著。研究者们全面考察了中国草业发展的历史背景,立足于中国草业发展的现实土
壤,对中国草业生产与科学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从系统论的理论层面做了深入的探讨。它是我国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草业科学系统理论的重大成果,是一部对我国草业科学理论体系发展和完善做出重要贡献的力作。

  该书的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全面考察草业科学发生、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农耕文化对我国环境及“三农”问题的影响,提出并概括了草业系统的概念、结构、功能及在我国农业系统改革中的作用,精辟地指出 几千年有悖于生态规律的单一谷物生产的农业系统是引发“三农”问题和生态资源破坏的主要症结所在,揭示了我国农业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农业系统的结构缺失和功能不全,阐述了建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科学理念的重要性。

  二是概括了以3项因子群 环境因子、生物因子、社会因子 、4个生产层 前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后生物生产层 、3个界面 地境 植物界面、草地 动物界面、草畜 经营界面 的研究为重点的草地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作者指出,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系统,经过人们对它们的特定组合,使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化,将生态系统所固有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三者的关系重新构建,通过特定界面和生产层构成一个新的农业系统。这个系统不仅适用于传统畜牧区,也有利于某些传统农耕区。

  三是对系统耦合与系统相悖、草地健康评价、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新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和论述。着眼于生态和经济意义的系统耦合与系统相悖理论是任继周院士分别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首先提出的,并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草业生态系统的耦合模式和耦合效益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任先生等人通过对我国河西走廊山地 绿洲 荒漠耦合系统的实证研究,论证了在我国西北内陆建立耦合草业生态系统的普遍意义,指出传统农业增长乏力,必须打破传统的农牧分割经营格局,通过系统耦合,扩大能流和物流规模,建立具有多种产业整合效应的现代大农业系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是内容与形式的较完美统一,书中不仅附有国内外草业研究的一些珍贵的图片资料,以及便于读者学习研究的名词索引、生物名词汉语和拉丁语对照等,而且版式设计新颖,印刷精良,巧妙的封面装帧艺术烘托出浓郁的草原气息,清新、明快,使人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