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登录

  

20年跟踪成信史――读黄传会《为了那渴望的目光:希望工程20年记事》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6-29 00:00:00  浏览次数:

阎 纲

20年如一日,黄传会跟踪“希望工程”,为“救救孩子”奔走呼号,黄传会和“希望工程”一起感动中国。

新作《为了那渴望的目光――希望工程20年纪事》的出版,成就了黄传会“反贫困”和“救助失学儿童”的使者形象。

山区的农民缺衣少食这么穷,农民的孩子渴望求学的眼睛睁得这么大,黄传会寝食不安,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奔赴呼号,将已经浮出水面的这一严重的危机报告给全国人民,唤醒疗救者的注意,为深化改革开放,为渴望的目光托起明天的太阳。

批评家前辈冯牧在世时说,黄传会抓的这个题材“比大兴安岭救火、华东赈灾还显得重要。”闻听此言,让人心酸。“救救孩子”从鲁迅喊到现在,已经刻不容缓;汶川地震,首先抢救孩子;“再穷不能穷了教育”,“粥少先让孩子喝”,教育兴国,至高无上。

贫困是祸根!老百姓常说:什么都是假的,只有窝头是真的;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什么叫贫困?贫困就是种粮的吃不上粮食――财政年年赤字――“我要读书”却交不起学费――教师贫病交加、校舍破烂不堪。黄传会感叹不已:“贫困,撕碎了多少孩子的读书梦啊!”

往事越千年,痛苦始终伴随着农民,饥饿的题材让人沉重。很奇怪,就我所知,越是贡献大的地方越是贫困,井冈山、太行山、大别山、沂蒙山……一概沦为挂满勋章的“乞丐”。

革命多少年了,尚有近亿万人挣扎在饥饿线上,经过两代人的奋斗,没有让种粮的人吃饱粮食,周总理哭了:“我们对不起他们!”李先念说:“历史是不会原谅我们的。”习仲勋面对有关领导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你们有责任,中央也有责任!”

“救助一个失学儿童,中国就少一个文盲;救助一个失学儿童,中国就多一份希望!” 中央下决心“脱贫”了,“希望工程”上马了。

 

文学没有忘记贫苦的农民和他们的孩子,正是在“反贫困”的题材创作青黄不接的时候,黄传会上路了。

黄传会四处访贫,一头扎进穷山恶水。他遇到过多少艰难险阻,翻阅过多少资料,查阅了多少报刊杂志,磨秃了多少生花之笔!黄传会所到之处,解囊相助,含泪的报告文学变成告急的信号,捐助者纷至沓来。

1997年,我在论及太行山地区脱贫的报告文学《让历史原谅我们》的文章中写道:“黄传会了不起,从太行山到沂蒙山,从大别山到十万大山,从陕北到西海固,5年跑了21个省、63个国家级的贫困县,走访了数百名山村教师和数以千计的失学儿童,完成《“希望工程”纪实》、《中国山村教师》和《中国贫困启示录》3部长篇报告文学,成为中国作家中献身‘反贫困’事业的第一人。”此刻,黄传会的新著《为了那渴望的目光――希望工程20年记事》展现在我的面前,他的奔跑和呐喊又创造了新的纪录。他说:“当我一次次面对那些失学、辍学的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时,我的心在一次次地发颤”。他坚定地表示:“我的价值在贫困山区,在穷苦的老百姓中间!”黄传会不辱使命。

党中央作出决定,决心在全国范围内限期脱贫,根据去年的统计,贫困人口已由8000万锐减至1000多万;“希望工程”2000年启动,募集了40多亿元,资助贫困学生330万名,援建希望小学1.5万所,捐赠希望书库1.4万多套,培训乡村小学教师4000余名;意味深长的是,“512”汶川地震,多少孩子葬身瓦砾,“刘汉希望小学”却立而不倒,重灾区的146所“希望小学”成了近10万师生的保护伞。更动人心的,是灾后的第二天,“希望工程紧急救灾劝募活动”启动,十万火急,一月后31所“抗震希望小学”在灾区落成,真真的感天动地!20年辛苦非寻常,“希望工程”大言不虚,正在托起明天的太阳!

黄传会的这部新作,详尽地记述了失学儿童渴望求学的目光和家长们丰衣足食的无望,历陈“希望工程”实施以来“寻找保护神”、“创造希望”的艰苦过程,通过难以数计的捐赠事例,唤起人们对美好前途的无限向往,成功为“希望工程”20年的一部信史。

西方学者这样说:“认识可悲还是可悲,认识其所以可悲,才是伟大。”黄传会惜贫怜幼,四处化缘,无暇将笔力伸向社会的纵深,去探究历史经验:天灾还是人祸、横征暴敛还是“剪刀差”,或者如一位教师偷偷告诉黄传会的那样:是因为土地贫瘠还是“大门朝北开,方向错了”?但是,黄传会对“希望工程”那种自觉和痴迷,他“兴学义举”那样富有感召力而且坚持了20年,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他做得已经够多了,他的努力得到应得的回报――回报在人心中,在泪眼里,在一个个得到救助的儿童的笑脸上,在冰心老人读《“希望工程”纪实》的唏嘘不禁和舆论的一片赞扬声中。

武训当年,痛感不识字的苦处,决心创办义学。他卖掉田地,再募钱兴学,“居不求安,饥不择食,服则褴褛,卧无枕衾”,临死前在临清县办了第三所义学。武训兴学的本意是让穷孩子读书,当皇上赐给他“黄马褂”表彰他时,他拒不跪谢,以装疯进行反抗。当他听到考中头名的学生说学成以后可以做官时,他痛哭流涕,跪求他们“将来千万不要忘了咱穷人。” “武训精神”不能丢,批《武训传》大错而特错,给“武训精神”翻案翻得好。

一位离休的老先生特别感动我,他写信说:“读《出师表》不落泪者,非忠臣也;读《陈情表》不落泪者,非孝子也。或许我不是忠臣孝子,读了并未落泪,读了《“希望工程”纪实》,我的眼泪一直在流。感谢作家没有忘记我们国家的这一群穷孩子。”――这也是我读完黄传会的新著《为了那渴望的目光――希望工程20年记事》以后的感触和体会。

“希望工程”20年,黄传会跟踪20年,中国作家中很难找到第二个。

“千万不要忘了咱穷人。” “没有忘记我们国家的这一群穷孩子。”黄传会,谢谢你!

 

(发表于《文艺报》,2009623日)